5月10日,兩湖隧道工程東湖段百米試驗段勘察工作完成。據了解,該段鉆探過程中觸及溶洞的概率達90%,后續盾構施工前必須先將溶洞填充,才能保證施工安全。
10日上午,記者在東湖南路凌波門附近的施工現場看到,隨著百米試驗段勘察工作完成,水上鉆孔平臺已開始從試驗段兩端擴散作業。武漢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施工現場項目負責人於李軍及安全負責人鄒森介紹,目前,現場共有32臺鉆機同時施工,預計10天內再進23臺,計劃7月底完成2公里巖溶專項勘察的全部工作。
據於李軍介紹,試驗段勘察于4月15日開始,鉆孔過程中,他們發現石灰巖面上往往分布著一層軟弱的黏性土,增加了鉆探難度。石灰巖內溶洞多,鉆探過程中漏水嚴重,導致巖渣難以排出,為下管鉆進造成了阻礙。另外,溶洞充填物往往容易垮塌,也增加了下管繼續鉆進難度。
百米試驗段勘察結果顯示,鉆孔見洞率高達90%,最大溶洞高度近10米。溶洞多為半充填及全充填狀態,少部分無充填。充填物主要為軟弱的黏土。
“簡單來說,就是巖石里面有很多洞,而且洞內的充填物穩定性差,這給工程進展和施工安全帶來很大挑戰。”於李軍說,基于這種情況,項目部將在剩余的勘察工作中改變方法,采取跟管鉆進的方式,爭取按期完成勘察工作,為后續盾構施工前對溶洞進行注漿處理提供有力的依據。
兩湖隧道穿越東湖、南湖,北接秦園路和東湖路,南連三環線,分為東湖段、南湖段,全長約19公里。